冻土生态环境创新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8人(牟翠翠、王一博、彭小清、王学佳、张国飞、高坛光、鲁霞和赵力强),平均年龄低于40岁,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青年长江学者1人,正高5人,副高3人),主要从事地理学、环境科学、水文和水资源专业,形成了一支学科交叉的创新科研团队。
 
  
   | 团队名称 | 冻土生态环境团队 | 
  
   | 研究方向 | 冻土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和水文过程 | 
  
   | 涉及学科 | 地理学、环境科学、水文学与水资源 | 
  
   | 团队人员构成情况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研究专长 | 角色分工 | 所在学科点 | 
  
   | 牟翠翠 | 女 | 1984-08 | 教授 | 冻土碳循环 | 团队负责人 | 地球系统科学 | 
  
   | 王一博 | 男 | 1970-11 | 教授 | 冻土水文 | 骨干 | 水文与水资源 | 
  
   | 彭小清 | 男 | 1987-01 | 青年教授 | 冻土环境 | 骨干 | 地理信息科学 | 
  
   | 王学佳 | 男 | 1986-09 | 教授 | 冻土气候学 | 骨干 | 自然地理学 | 
  
   | 张国飞 | 男 | 1989-06 | 青年研究员 | 冻土模拟 | 骨干 | 地球系统科学 | 
  
   | 高坛光 | 男 | 1983-10 | 副教授 | 冰冻圈环境 | 骨干 | 水文与水资源 | 
  
   | 鲁霞 | 女 | 1986-05 | 副教授 | 冻土污染物 | 骨干 | 环境科学 | 
  
   | 赵力强 | 男 | 1982-07 | 实验师 | 水循环 | 骨干 | 环境地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团队长期从事冻土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和水文过程研究,聚焦冻土环境变化及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科学问题,在第三极、北极和南极地区开展了较全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ESR、WR、GRL、GCB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参与出版了《祁连山生态绿皮书》、《冰冻圈化学》、《冰冻圈生态学》等著作和教材;同时将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交的咨询报告得到了中办、省级领导批示和采纳,为服务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项目子子专题、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和面上项目等20余项。团队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甘肃青年科技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奖励。
团队未来将依托祁连山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面向冻土生态环境重大科技问题,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冰冻圈科学的一流本科教学团队,将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本科教学紧密结合,力争打造一支科学前沿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冰冻圈科学的高素质人才。
 